胡大哥,光头,不是街头屠夫,不是街头混混,不是江湖老板,而是我们的班主任。
当光头胡哥走进教室的时候,我们的眼睛亮了——准确的说,是被他脖子上那个巨大明亮的灯泡照亮的。
“我叫胡建伟,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,教过语文,并担任过我们班的班主任。上课时学生叫我老师,下课后可以叫我胡哥。”胡老师像洪钟一样开了口,语气更是让人震惊。
上课给老师打电话,下课给胡哥打电话?我们的眼睛更明亮,嘴巴更圆。一些女孩尖叫,一些男孩鼓掌。
我们班出名,不是因为成绩好,而是因为纪律差,积极分子多。当然,这不是我们的错。只能怪学校,实验班和三六九分类。这不是明摆着排挤差生,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吗?三个穷学生演了一出戏。你还指望我们为母校争光吗?不会吧!
高一两个学期下来,我们班像走马灯一样换了三个班主任。第一任班主任是一个年轻的男老师,野心勃勃,想指点江山,启发文笔,结果失意愤懑。第二个班主任是个中年妇女,和蔼可亲,试图让事情安静下来,但涛声依旧,她无功而返。第三个班主任是马列主义夫人,要铁腕高压收拾旧山河。结果她怨声载道,喊狼来了,狼来了,她的国家不忍心回望月下。
“现在开始上课。”胡大哥说。我们大吃一惊:为什么不制定三个关于法律的章节呢?为什么不说说自己的苦难史或者辉煌史?
转身,手挽手,在黑板上写:诗经三书。
几个苍劲有力的粉笔字在黑板上独霸,牢牢拴住我们的眼睛。我像系领带一样放开了高跷腿——这个胡歌好像有话。
“从西周到春秋,历经五百年岁月的《诗经》,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,三百个故事,三百种意境,在风中吟唱呢喃,“大雅”“潇雅”呼应,“三赋”之声由远及近,由近及远。洗去了时间的细沙,洗去了尘埃,走过了龙背,走向了精致与婉约。《诗经》中的女性,或明眸皓齿,或娴静柔美,或豪放执着,或活泼调皮……”
古老的诗经,美丽的诗经,在胡歌语言的抑扬顿挫中复活。什么是像春风,什么是充满热情,什么是对它的向往?我想这就是我们上课时的感受。这个胡哥真是牛逼!从那以后,语文课的纪律出奇的好。在我们看来,没有人上课睡觉,没有人看窗外,没有人跷二郎腿,没有人绞尽脑汁去争论。这是不正常的,不可想象的。
这个胡哥不简单。
有一天中午,他悠闲地走进教室,看到几个同学互相喊着“打拖拉机”,输的人钻进了桌子,于是要求加入。他们都说:“不行,老师,你输了,我们怎么让你钻桌子?”胡哥无所谓:“不打怎么知道输赢?”来吧,让我们改变游戏规则,三局两胜。如果我输了,就钻班里所有的桌子。如果我赢了,你就再也不在教室里打牌了,怎么样?”几个学生兴奋地说“好”。看老师钻桌子的感觉真好,前所未有!
结果在一次打架中,胡歌3: 0赢了,那些同学从此说起了“拖拉机”。
元旦快到了,我们联合申请了元旦晚会。胡歌说:“晚会可以办,但大家必须准备一个节目,不然就完了。”我们每个人都屏住呼吸,准备排练。
晚会非常热烈,节目越来越精彩。我们这些积极分子可以说是把自己的激情和聪明发挥到了极致。当然最后出现的是胡哥。这位伟大的拖拉机手能否坚守阵地,还有待观察。说真的,我有点担心他:拖拉机好不代表他有很多艺术细胞。
胡哥也不怯场,一身白衣一把红吉他,古典味十足。钱上台,掌声四起;五指摇曳,声声摇曳。所有人都疯了,不,都愣住了,忘了鼓掌。
好吧,你胡歌,你是个浪漫的天才。
班里有很多体育天才,有时候教室难免会变成训练的地方,墙上难免会落下一些球痕。胡哥指着球印说:“是不是有些同学想通过它来证明自己的技术或者能量?这节课,我们去操场练习,打球的人会回来写一首《打球》;看球的人回来写一篇《看球》。”大家齐声说:“好,好。”体育委员站起来说:“那你来当我们的裁判。”胡哥道:“不用,我去。”
胡歌夹在众多高个子选手中,一点也不让人印象深刻,但很快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。他恰到好处的传球和准确的投球不时引起阵阵掌声。毫无疑问,他已经成为该领域的全能人物。
从此,墙上的球痕消失了。
一位同学在学校阅览室的杂志上看到了一篇署名胡建伟的文章。他立刻把杂志借了出去,冲过去问胡哥:“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?”胡无动于衷:“是啊,豆腐块的文章没有分量。”
这位同学把文章抄了下来,贴在班里的自习园上。大家看到后都很惊讶。之后,大家一旦在报刊上发现胡歌的文章,就照例抄下来,一篇一篇地贴在学习园地上。一个学期下来,满了。
作文课上,胡哥从来不谈怎么开头,怎么结尾,怎么回应,怎么遣词造句。他只谈感受——看美文的感受和自己创作的感受。有时候,他什么也不说。他只是把珍藏多年的报刊拿来,让同学看,然后让大家写检讨。很奇怪,我们这些平时听完评论就打瞌睡,写作文就头疼的人,居然在他的作文课上觉得自己有东西可写——有时候甚至不吐不快。两个学期下来,我们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写作,书房花园里不再是胡歌独霸天下。我们还占领了一些阵地。胡哥眼里欣喜,有时会突然摇头说:“好孩子能教你吗?”你可以教我!"
我们似乎找回了一点自信和阶级荣誉。谁说我们破破烂烂,谁说我们班穷烂,我们肯定跟他急,胡哥跟他急。胡哥的口头禅是:站起来做人,弯腰做事。他的宣言是:我班没有一个差生。
的确,我们没有为难胡哥。我们班连续四个学期被评为“先进班”。高考,我们班58人中有42人考上了大学,其中语文平均分全市第一。这对于一个县级中学的慢班来说,是一个奇迹。